《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第二三部分-笔记
500年世界发展史
过去500年简述
1500年的世界
1500年的世界与今天大不相同,但运行方式与今天无异。这是因为,虽然自1500年以来事物进化了许多,但事物的进化方式始终未变:进化的上升趋势带来了进步,大周期带来了围绕着上升趋势的波动和颠簸。
当时的世界要“大”得多。
当时并不存在国家,相反,领土是由家族治理的。1500年,还不存在拥有边界和治理秩序的主权国家。这种形态尚未出现。相反,当时存在的是被称为王国和王朝的大规模家族统治地域,这些地域由国王和皇帝管理,这些君王几乎不间断地与邻邦争斗,争夺财富和权力。
宗教和宗教领袖的权势比现在大得多,而且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并不存在。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精英(即拥有大部分财富和权力的一小群人)包括君主、神职人员和拥有土地的贵族,君主的权力被视为神赐,神职人员是神的代表,贵族管理农民,基本把农民当耕牛一样对待。
尽管当时欧洲人和中国人位于世界的两端,几乎没有接触,但双方的社会运行方式大体相同,只不过中国的制度规模更大、更成熟、宗教性更弱。
当时世界的平等程度低得多。所有人都要平等以待,并由法律来规范,这样的观念当时并不存在。
1500年的世界各大国
欧洲
- 哈布斯堡王朝控制着西班牙及其所辖的所有领土,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部分地区。这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和奥地利的部分地区。
- 瓦卢瓦王朝(后来的波旁王朝)统治着法国,它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主要对手,这导致了两大王朝之间的很多争斗。
- 都铎王朝统治着英格兰,当时英格兰还不是欧洲的重要势力,不过其实力在不断壮大。
- 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米兰经常以共和国形态存在,由显赫家族治理,是当时的活跃地区。1500年欧洲的大部分金融、商业、知识和艺术创新都源于这些国家。
- 教皇国是由教皇和天主教会统治的。在整个基督教欧洲,君主、贵族和教会之间的关系遵循着典型的模式:精英相互支持,以使统治秩序符合自身的利益。
- 留里克王朝和后来的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着俄国,当时俄国是一个外围大国,对欧洲人来说似乎很遥远。
- 得名于其统治家族名称的奥斯曼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核心,此城由其在1453年征服。
除此之外,欧洲各地还有成百上千个家族统治的公国。它们总是征战不休,因为各自都必须不断防御入侵,与邻邦交战。盟友和仇敌关系始终很重要,而且在不断变化。
亚洲
控制着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明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帝国。像欧洲帝国一样,明朝实行世袭制统治,皇帝自称拥有“天命”。皇帝监督着官僚机构,官僚机构由大臣和军事领袖管理和保护;拥有土地的显贵家族管理着农民,他们与大臣和军事领袖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不过有时会发生争执)。1500年,明朝正接近力量的顶峰,在财富、技术和权势方面远远领先于欧洲。它对包括日本在内的整个东亚都有巨大的文化和政治影响力。
当时,儒家学者被视为处在社会等级制近乎顶端的位置,这促使他们在政治上得势。要想出人头地,必须深入学习儒家思想,并通过竞争激烈的科举。政治决策经常基于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解读。
讽刺而同时又具有一般性意义的是,明朝巨大的财富和力量可能正是导致其最终衰落的原因之一。明朝皇帝自以为万物已备,别无他求,所以结束了探索世界的行动,关闭门户,安享生活,把管理政府的工作交给了大臣和宦官,这导致了功能失调性的内斗、腐败、虚弱和易于被攻击的脆弱。文化风气从务实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转向了咬文嚼字的学术。
在亚洲其他地区,1500年左右是一个分裂化的时代。印度分为数个王国,包括北部的德里苏丹国和南部信奉印度教的毗奢耶那伽罗帝国。印度当时并不起眼,但它在不久之后会变得引人瞩目,因为在16世纪20年代,莫卧儿帝国开始征服印度,最终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同样,日本在1500年也分为许多个实体,经历了内战,并与世界其他地方隔绝,所以当时日本也不是一个引人瞩目的强国。
中东
到16世纪中期,之前提到过的奥斯曼帝国也控制了中东大部分地区,其主要对手是波斯(现在的伊朗)新兴的萨法维王朝。
美洲
最大的帝国是以墨西哥为中心的阿兹特克帝国(其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人口规模可能超过当时欧洲的任何城市)和位于南美洲的印加帝国。但很快欧洲人到来,摧毁了这两个强国,导致新殖民地的出现,包括276年后建国的美国的前身。
非洲
这个比欧洲大三倍的大洲,当时分为数十个小国,位于这些小国之间的通常是广袤而人烟稀少的地区。1500年非洲最大的国家是位于西非的桑海帝国,以贸易中心和伊斯兰学术中心而闻名。
这就是1500年的情况。世界秩序即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1500年以来世界发生的变化
1500年以来发生了太多重要的事情,我可以陈述一下1500年至今的世界变化历程中的亮点,重点是一些关键的主题和变化,我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对其加以更深入的分析。
最重要的变化是导致人们行为变化的思想变化,特别是在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方式方面。这就是这段历史进程背后的因素。我们很容易识别出最重大的变化时期,因为这些时期通常被称为“革命”和“时代”(尽管有时这些时期有别名)。
商业革命(12-16世纪)
商业革命是指从单纯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形态转变为包括多种商品贸易的经济形态。这场从12世纪开始直到1500年的演进,以意大利城邦为中心,由于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城邦变得极为富有。
首先,基督教欧洲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使欧洲与世界其他地方的陆路贸易(尤其是香料和奢侈品贸易)的发展大大减缓,这为海上贸易创造了巨大的机遇。其次,一些意大利城邦发展出了以罗马共和国为模板的共和制政府。与欧洲其他地方的政府相比,这些城邦的政府创造力更强,反应更灵敏,这为强有力的商人阶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威尼斯,人们能够以合理的利率迅速借到资金,这对威尼斯是巨大的利好。尽管1500年左右,在一系列战争中失败后,威尼斯最终违约,但具有流动性的债券市场在荷兰、英国等其他地方流行起来。
文艺复兴(14—17世纪)
1300年左右,意大利各城邦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很多方面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模板。从那时到17世纪,这种思维方式在欧洲流传。这一时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做出了一个重大转变,以逻辑推理而不是神意来解释世界的运转。
艺复兴是历史上最重大的自我强化循环的案例之一,我在第5章中描述过这种循环:和平时期里,创造力和商业彼此促进,带来经济繁荣和巨大进步。
文艺复兴的核心和推动力是像美第奇家族那样的家族及其成员,他们是商人和银行家,而不是封建君主。他们利用自身财富来支持艺术、建筑和科学。伴随着艺术和建筑的繁荣,科学、技术和商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由于15世纪中期印刷机的发明,知识和思想快速传播。
随着这些新思想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在欧洲传播开来,一些杰出人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英格兰的莎士比亚和弗朗西斯·培根、法国的笛卡儿和荷兰的伊拉斯谟。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尽管精英的提高幅度比农民大得多。
在意大利,这段相对和平与繁荣的时期最终导致了放纵、腐化和衰落,各城邦竞争力下降,财政状况恶化。
探险和殖民时代(15—18世纪)
探险时代开始于15世纪,当时欧洲人在世界各地旅行,寻找财富,历史上第一次在许多不同的民族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开始使世界变小。这个时代与文艺复兴时期大致重合,因为文艺复兴非凡的技术成就转变为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而远航船带回来的财富为文艺复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
各国的统治家族支持这些赚钱的探险活动,并与探险者分享利润。
随着欧洲各国找到新的途径,使探险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增加,全球贸易的兴起也使各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最值得注意的是,新财富(尤其是白银)流入欧洲,推动了基本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这被称为“西班牙价格革命”,之前几百年里欧洲物价稳定,而在这场革命之后,物价每几十年翻一番,这提醒我们,大变局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影响,如果我们只根据最近的经历来判断,就会觉得这样的巨变是不可思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