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原则(实践版)》笔记

为什么要拥有自己的原则

因一系列因果关系的驱动,几乎所有事物都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果关系不断重现和演化。

思考所遇到的现实情况,并写下妥善处理这些现实问题的原则。让我和其他人很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追求什么,现实是如何运行的,我们应该使用什么原则在不同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定。这让我们变得更成功。

关于原则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原则

原则是应对现实、实现你人生愿望的方法。原则可以反复应用于类似的情况,帮助你实现目标。每天,我们每个人都面临大量必须处理的事务。假如没有原则,我们将被迫逐一考虑多种类型的事情,主动去应对,就像第一次经历这些事。相反,假如我们把每件事都看作“同一类型事物的又一个表现”​,以妥帖的原则来应对这些类型的事物,就能更快地做出更好的决定,从而拥有更好的生活。

你为什么需要原则

拥有一套好的原则就像拥有一套好的成功策略。所有履历光鲜的成功人士都拥有自己的决策规则,借此功成名就。你整理的原则在本质上将是你自己创造的信条,你每天都在践行这套规则

你为什么需要拥有自己的原则

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所以你需要适合自己的原则。你可以借鉴适合你的别人的原则。你需要深信这些原则,并将其内化,这样一来,践行这些原则将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你和你的原则应当高度一致,使你所宣扬的原则内容和你的实际行为相一致。你的原则不应虚有其表,即听起来很好、政治正确,但并非你真心相信的东西。

你为什么应当把原则写下来

如果你把原则写下来:

1.你将更深入地思考这些原则。

2.你将以更有原则的方式思考。

指从一个更高的层面观察现实,注意到大多数事情是反复发生的,其背后的原因基本相同,并思考应对这些事情的原则。

你也将更客观地审视自己,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处境,更好地理解因果关系。你将看到你以前从未看到的重要模式,从而改变你的行为,取得更好的成果。

3.你的沟通技巧将得到提升,因而你与他人将能更好地理解对方。

把原则写下来有助于人们相互学习,更好地理解对方,更有效地一起工作。

作者的三个目标

1.帮助你把经验转变为思考:现实是如何运转的,你用什么原则来妥善应对现实问题,从而梦想成真。

2.让你写下自己的原则,那么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你可以参考这些原则,和其他人交流这些原则,还可以根据变化修改原则。

3.帮助你学习和实践原则性思考。

实现这三个目标的途径是

1.跳过所有内容,从第98页开始写日志。

2.从这本日志开头的可选练习开始。

练习

练习1 反思你的情况

你的遗传素质和所受到的环境影响,赋予你一定的本性和偏好,这意味着特定的人生目标和道路会比其他目标和道路更适合你。

如果你了解自己的本性,将其与合适的道路相匹配,将对你最有利。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对你最好的原则和对其他人最好的原则是不同的,尽管有一些原则对所有人都是最好的。​“认识你自己”和“忠于自我”是永恒和普遍的原则,所以这个练习旨在帮助你迈出第一步,把这些原则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换言之,你成功的关键是将以下两者相匹配:你的情况是什么,你走的道路是什么。

人格评估测试结果

Best Match Technician

最佳匹配 技术员

Technicians are driven to break down,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n a methodical and practical way. They tend to be precise, efficient, systematic and pragmatic.

Moderate Match Enforcer

适度匹配 执行者

Enforcers are driven to engage with the world through reliance on standards, rules, traditions. They tend to be direct and straightforward, traditional and reliable, with high standards for themselves and others.

Weak Match Investigator

弱匹配 研究员

Investigators are driven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information and data to build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They tend to be logical and analytical, rigorous, and more reserved and thoughtful than outgoing and expressive

Technician full description 完整描述

Typical Technicians love examining how and why things work the way they do. They roll up their sleeves, take things apart, fix it when broken and put it back together. They pride themselves on being efficient and precise. They have an ability to analyze and dig behind problems and pick up on details and facts that others tend to overlook. They are methodical, practical, detail-oriented, and prefer a clear set of guidelines when setting out to complete tasks. They are impartial and clear headed in their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and base their judgments on objective reasoning more than emotions. They prefer using commonsensical, reality-tested approaches and straightforward thinking; they have less interest in whether something is new or interesting than whether it works.

Other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a strong work ethic to pursue tasks and objectives with focus and resolve. Technicians take a planful, orderly, and precise approach to getting things done. They apply logic and reason to their thinking and rarely spend time thinking about people’s quirks and tendencies. They may at times be more oriented to things than people.

Technicians may struggle to forge relationships with people who think differently—either those who are highly emotional or those who are too conceptual and idealistic. Their systematic and impartial approach to work and decisions can be perceived as overly rigid or detached by others who aren’t inclined to see things the way they do.

Technician Talents Structured and technical problem solving Focusing on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Being in command of facts and details Being precise and rarely making errors or mistakes Learning best from hands-on experience

Technician Growth Needs Appreciating more emergent and less systematic modes of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Avoiding sometimes losing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 Thinking more creatively and trying new approaches Learning to work with people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and skill sets

AI总结

性格分析总结:务实理性的问题解决者,偏好结构化与逻辑性,人际互动中偏向内敛与客观

一、核心性格特质:技术型(Technician)主导

1.方法论与问题解决 系统性与务实:擅长拆解问题,以逻辑和事实为导向,偏好经过验证的方法(“实用主义” 90% 高分),反感抽象概念(“概念性” 10% 极低分)。习惯通过实践经验学习,注重细节和效率,追求 “可靠” 而非 “创新”。 分析能力强:能挖掘他人忽视的细节,依赖客观推理而非情感判断,决策时优先考虑现实后果(如 “逻辑性” 82%、“ impartial” 76% 高分)。 2.工作风格 结构化导向:喜欢明确的规则和流程,任务执行中注重计划和秩序,但 “系统性” 仅 15% 低分,显示灵活性高于严格流程,适应变化时倾向 “即兴调整” 而非预先规划。 结果驱动:重视效率和可靠性,讨厌错误,擅长技术型或细节型任务(如数据处理、流程优化),但可能因过度关注细节而忽视全局(“见树不见林” 的成长需求)。

二、次要特质:执行者(Enforcer)与研究者(Investigator)的融合

1.执行者特质(强调标准与传统) 重视规则、可靠性和高自我要求,倾向直接沟通,反感模糊或不严谨的工作方式。 可能对团队成员有隐性的 “高标准期待”(“Demanding” 62% 中等偏高),但因 “nurturing” 仅 8% 低分,较少主动提供情感支持。 2.研究者特质(逻辑与分析优先) 偏好通过数据和信息构建认知,倾向内敛、深思熟虑,而非外向表达观点(“reserved and thoughtful”)。 在信息处理中保持客观中立,避免主观臆断,适合需要深度分析的任务(如市场调研、问题诊断)。

三、人际互动:内敛、客观,偏好低冲突环境

1.社交倾向 内向低能量(“Extraverted” 27% 低分):偏好独处或小范围深度互动,社交中避免成为焦点,需时间 “充电” 恢复精力(“Energetic” 30% 低分)。 情感疏离:对他人情绪需求不敏感(“nurturing” 8% 极低分),较少主动介入他人问题,沟通风格偏 “外交式”(避免直接批评,“Critical” 19% 低分),倾向妥协而非对抗。 2.团队协作 适合独立工作或目标明确的协作,反感无序或情绪化的团队冲突。偏好 “任务导向” 互动,对人际关系中的 “隐性规则” 缺乏兴趣。 可能因 “灵活性” 高(61%)而被视为 “随意”,同时可能认为他人 “过于僵化”,需注意沟通中的明确性和标准对齐。

四、认知与动机:现实导向 vs 灵活性挑战

1.认知优势 强逻辑推理(82%)和现实问题解决能力,擅长快速定位关键矛盾,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适应变化(“Flexible” 61% 高分),能在动态环境中调整策略,对突发情况保持冷静(“Composed” 55% 中等)。 2.潜在短板 创新与抽象思维弱(“Creative” 19%、“Original” 11% 低分):对未经验证的新方法兴趣低,可能错失突破性机会。 目标坚持性不足(“Determined” 22% 低分):易受环境影响调整目标,需外部监督或结构化计划辅助推进长期任务。 自主性低(15% 极低分):依赖外部指导,面对模糊目标时可能被动,需主动培养自我驱动意识。

五、压力与学习模式

1.压力反应 表面保持冷静,但缺乏变化时易焦躁(“restless without enough variety”),倾向自我消化情绪,较少寻求支持。 2.学习偏好 偏好技术型、实操性内容(如编程、工程),通过 “观察 - 实践 - 总结” 高效吸收知识,反感开放式头脑风暴或理论性课程。 需要安静环境专注,周期性休息以维持效率,适合 “渐进式” 而非高强度学习。

六、综合画像

1.适合角色: 技术专家、流程优化师、质量分析师、系统工程师(需结构化、逻辑性强的领域)。 2.发展建议: 加强团队沟通中的情感敏感度,主动理解不同性格同事的需求。 尝试接纳非系统性思维,参与创新讨论以拓宽视角。 设定明确目标并建立自我监督机制,提升任务完成的持续性。

此人本质是 “理性务实的问题解决者”,在技术或细节驱动的场景中表现突出,但需注意在人际协作和长期目标规划中平衡灵活性与专注力,避免因过度依赖经验和规则而限制成长

评价优点与弱点

根据你的自我评价和别人对你的评价,你的三个主要优点是什么?

  1. 强逻辑推理(82%)和现实问题解决能力,擅长快速定位关键矛盾,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2. 分析能力强:能挖掘他人忽视的细节,依赖客观推理而非情感判断,决策时优先考虑现实后果(如 “逻辑性” 82%、“ impartial” 76% 高分)。

根据你的自我评价和别人对你的评价,你的三个最大弱点是什么?

  1. 目标坚持性不足(“Determined” 22% 低分):易受环境影响调整目标,需外部监督或结构化计划辅助推进长期任务。
  2. 自主性低(15% 极低分):依赖外部指导,面对模糊目标时可能被动,需主动培养自我驱动意识。
  3. 情感疏离:对他人情绪需求不敏感(“nurturing” 8% 极低分),较少主动介入他人问题,沟通风格偏 “外交式”(避免直接批评,“Critical” 19% 低分),倾向妥协而非对抗

面临的挑战

我们都经常会遇到一些挑战,这些挑战使我们痛苦,阻碍我们实现自己的潜能。对大多数人来说,三五个挑战就能带来巨大改变,也就是说,如果他们能克服这些挑战,将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克服自身最大的挑战,将从根本上改善生活。所以,请好好考虑一下你自己的情况。

你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1.自我驱动意识严重不足

制定的长期计划无法严格执行,如健身、学英语等。也无法每天或者每周静下心来复盘计划,易摆烂,易放弃。

2.不能完全按原则行事,没有自己的原则,易受事物或人的影响。

3.无法掌控自己的身体

体态很差,耐力很差,皮肤很差,综合身体素质差

原则

这些原则将帮助你思考你的自我认识,以及如何处理这一认识。

原则:最成功的人能够超越自我,客观地看待事物,理解如何与事物互动,实现自己的愿望

他们还会接受别人的观点,而不是带着自己的偏见,囿于自己的思维。他们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包括长处和短处,以及别人,从而让对的人扮演对的角色,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一旦明白了如何做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什么是你做不到的,因为你将意识到,你拥有强大的洞察力和行动力,这比你自身掌握的技能要强大得多。你只需要学会如何面对现实,充分利用你掌握的资源。

你要发现自己不擅长什么,不要因此而沮丧。你要为发现这一点而高兴,因为知晓并应对这些问题,将增加你实现愿望的机会。假如你因自己不能成为最好的人、不能事必躬亲而沮丧,那么你一定是太天真了。你一定还没有认识到,没有人能把每件事都做好。

原则:想想最伟大的人是如何失败的

大部分人在大部分事情上都会失败,没有人擅长所有事情。为了取得杰出成绩,他需要依赖很多人,这些人擅长他所不擅长的东西。

自我奋斗,看其他人奋斗,会激发各种各样的由自我意识驱动的情绪,例如同情、怜悯、尴尬、愤怒或防御。要克服这一切,不要消极地对抗奋斗。人生中大多数最好的机会都来自奋斗;你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挑战,把这些挑战看作对你的创造性和性格的考验。

原则:如果你头脑开放,有足够的决心,你几乎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

你的生活质量主要取决于你做出的决定的质量。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想法。敞开你的心扉,从一切地方寻找最好的想法,这样你就能以最好的方式做出决定。

第二部分 你的价值观是什么

你最珍视的东西是什么,这样你就能明确你的目标,并找到最适合你的原则。

你的价值观是你根深蒂固的信念,这些信念激励你的行为,决定你能否与他人融洽相处。通过与心理学家交谈和我自己的经历,我认识到,人的愿望来自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试图满足的内心深处的潜意识需求,这些需求是由他们的本性和已经不记得的经历结合而成的。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价值观是什么?

  1. 了解世界
  2. 家庭和美
  3. 家财万贯

对我来说重要程度最低的价值观是什么?(不是说不重要,只是重要程度最低。​)

  1. 助人为乐
  2. 实现职业目标
  3. 创新

知道了你的主导价值观之后,想想你生命中最大的动力(即驱动你的因素)​。

  1. 对世界的求知欲
  2. 对家庭美满,阖家欢乐的向往
  3. 以上需要金钱来支撑

想想你对什么类型的事物感兴趣,把它们写下来。

  1. 研究、统计、调查事物。
  2. 与家人相处或独处,丰富精神世界(可以是阅读、看电视、玩游戏)
  3. 赚钱,投资

你是否已经有了人生原则,无论是明示的还是默认的?

有一部分,但未能完全执行。

一、独立思考 尽信书不如无书 独立思考并决定:(1)你想要什么;(2)事实是什么;(3)面对事实,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秩序 放东西各归其位,办事情各按其时。 自律,客观冷静,保持理性 避免走极端,忍让化冤仇。

三、决心 决心去做该做的事情,做就做到心想事成。 切勿有头无尾,切勿轻言放弃。 直面扑朔迷离的形势和艰难的挑战。

四、节制 饭不可吃胀,酒不可喝高。 游戏不可多玩,电视不能总看。 勤俭节约 将今日消费的价值与明日更大的消费价值加以比较 不花于人于己没有好处的钱,杜绝浪费。 不花虚荣的钱,不花没必要的钱

五、缄默 于人于己不利的话不谈。 世界不缺少谴责,不缺少教导。 不要用厌恶、鄙夷与轻蔑来对待别人的短处。 不可为小事、常事或难免之事搅乱了方寸。

六、诚信 不害人、不欺诈、不嫉妒(嫉妒是人类最应摒弃的本性)。 思想坦荡、公正;说话实事求是。 坦率的面对自身问题和弱点。

七、清洁 身体、衣着、居所,不得不干净。

八、贞洁 对待爱人忠诚 ,不可过度纵欲。

哪项对你学习自己的原则影响最大?

  1. 偶像
  2. 个人经历
  3. 文化和种族

第一个练习的目的是让你思考你的主导价值观和次重视的价值观,以及引导你的行为和决策的原则。

练习2 如何从手头的情况中总结出应对这些问题的最佳原则

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由于一定的因果关系,这些因果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重现和演化,因此,通过原则性思考,你将认识到,几乎所有“手头的情况”都只是“同一类型事物的又一个表现”​,通过识别是“哪一种表现”​,然后运用经过深思熟虑的原则来处理这些问题,你将实现更多的人生愿望。这就是我所说的原则性思考。原则性思考不同于常规思考,因为当你需要做决定时,你不是简单地做决定,而是思考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决定,做这个决定时最需要考虑的原则是什么。

你将发现,把上述过程做好,从而更好地思考在不同的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做,你需要做的决定的数量将大大减少(我估计将变成原来的十万分之一)​。这是因为,你将用规则来处理各种类型的事物,而不是把每件事都当作独特情况来处理。

做好这一点的关键是

1.放慢你的思考速度,以便确认你用来做决定的标准。

2.把你所使用的标准写下来,以决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你将为自己创设一条新的原则。

3.下次这种“同一类型事物的又一个表现”出现时,可以应用这条原则,看其效果如何。想想这些原则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并在“同一类型事物的又一个表现”出现之前,完善这些原则。

总结出应对此类情况的原则

手头的情况

发生了什么事?客观、详细地描述这一事件。

不能坚持健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去调整自己的体态,体态问题相当严重。

这个情况“所属的类型”是什么?

在更高的层面上问自己,这件事的“属性”或所属的类型是什么。

所属类型是行事准则中的秩序,未能保持自律,未能保持理性。

你运用的原则以及你如何权衡这些原则

对于这种情况,你有没有可用原则?这些原则是一致的还是相互冲突的?

有可用的原则,行事准则第三条:

始终自律,客观冷静,保持理性。

第四条:

决心去做该做的事情,做就做到心想事成。 切勿有头无尾,切勿轻言放弃。 直面扑朔迷离的形势和艰难的挑战。 耐心

思考

这段经历告诉了你关于现实情况的什么道理?未来,当下一个“同一类型事物的又一个表现”出现时,你会采取什么不同的做法,以更好地处理问题?

坚持原则是很难的,是一个一个个艰难的分岔口中始终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做到的事情,不是简单的,我把原则记录下来,我就有了原则。我之所以在过去的两年中未能坚持健身,主要原则是我在大部分分岔路口中的艰难抉择中都选择了容易的选择。

为了过上美好的生活,我必须穿越一片危险的丛林。我可以原地不动、安稳度日,也可以冒险穿越丛林,以图有所作为。我知道我必须追求精彩的人生,所以我的问题是,我如何在保住性命的情况在穿越这篇危险丛林,而不是在是否穿越丛林,是否倒退之间徘徊。

新的原则

基于你的思考,你将拥有什么样的新的或更正过的原则,以期当你未来遇到“同一类型事物的又一个表现”时,获得更好的结果?

我将正视行事准则中的第四条的直面扑朔迷离的形势和艰难的挑战,因为我要追求的美好生活在我披荆斩棘的丛林之后。

新的原则是:痛苦+反思=进步

通过利用这个模板,找到自己的痛苦经历,来反思自己的原则,可以妥善处理这种类型的问题。

手头的情况

这个情况“所属的类型”是什么?

你运用的原则以及你对这些原则的权衡

思考

新的原则

练习3 掌握五步流程,实现人生愿望

获得和运用良好的原则具有无限的价值。进化是一个过程。我相信,如果你能做好以下五件事,你几乎肯定可以成功。

1.选择明确的目标。

2.发现问题,同时不容忍问题。

3.诊断问题,找到根本原因。

4.制订方案来减少或消除问题。

5.执行方案。

要想成功,你需要把这五个步骤都做好。你必须按顺序来,一次只做一步。

在设定目标时,只设定目标。不要想你如何实现目标,或者假如出岔子了,你会怎么做。当你诊断问题时,你不要想如何解决问题——只诊断就行。把步骤搞混会导致次优的结果,因为这会导致你难以发现真正的问题。这个流程是更迭的:彻底做好每一步,将为你提供所需的信息,以便做好下一步。

你必须以清醒和理性的方式来处理这个流程,从更高的层面审视自己,做到绝对的诚实。假如陷入情绪,你就退一步,花点时间冷静下来,直到你能清晰地思考。记住,你不必一个人完成这件事,所以,向冷静、有头脑的人寻求指导吧。为了帮助你保持专注和高效,可以设想你的生活是一场比武或游戏,其目标是克服挑战、实现目的。一旦你接受其规则,就会习惯与不断的挫折相伴的不快。

你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处理得完美无缺: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认识并接受这个人生事实很重要。好消息是,每个错误都能教给你一些教训,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你很快就会意识到,一些借口,比如“那不容易”​“这看起来不公平”甚至“我做不到”​,是没有价值的,坚持推进计划才能带来回报。

练习把五步中的每一步应用到你的一个目标上。

第一步:选择明确的目标

Q:你觉得自己有多擅长设定目标?

中等偏上

Q:你有多相信,你对自己设定目标能力的评估是准确的?

中等偏上

Q:简要描述你选择的目标

践行价值投资理论,提高管理资产水平。

第二步:发现问题,同时不容忍问题

Q:把你的问题写在这里。

1.不能完全按照防御性投资者标准做事,无法完全理解其标准,并且自以为是。

2.难以控制情绪与市场交易

3.我不了解金融体系、会计知识体系。

Q:你会容忍你列出的问题吗?

不能容忍。

Q:一般来说,你觉得你有多擅长发现问题?

中等。

Q:对于不容忍问题、做出改变以消除或减少问题,你有多擅长?

中等偏下。

第三步:诊断问题,找到根本原因

找出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说,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某些人表现不佳,或某些事情运行不畅——这里的“某些人”包括你。

Q:不利结果是什么?

我会损失本金,更严重的是,这会让我的投资体系出现问题

Q:对这一结果负责(即责任方是谁)​?

我。

Q:问题是责任方无能还是设计机制不通?

责任方无能,

设计机制同样有问题。

如果你谨记这三个重要问题,就能做得很好。重要的是,要在高层次上锁定这三个问题,而不要纠结于不必要的细节。如果你不能迅速弄明白结果好坏,具体谁应该为此负责,可能很难走到下一步。

Q:机器是在正常运转吗?

没有正常运转,我没有按照自己的投资原则进行操作,有些操作是被市场情绪所影响,导致放大了风险。

Q:如果不是,是哪里出故障了?

首先,我无能,无法控制博弈情绪,进而被控制在自己一步步打造的深套中。

其次,我应该设计更完善的操作机制解决此机制不合理问题,我或许应该为自己设计一套严格的交易逻辑和机制,而不是随波逐流,每日与市场先生做情绪博弈。

Q:为什么事情不像规划的那样进展?

首先,没规划好,设计机制不健全。

其次,未能对自己的投资决策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仅仅以非常模糊的投资理念就在市场上进行频繁交易。

Q:如果下一次某属性运行得很好,不利结果还会发生吗?

如果有了健全的交易原则,严格按照原则行事,并且已经学习了非常多的金融知识以及彻底理解了价值投资理念,不利结果将不会再发生。

Q:如果根本原因是设计机制错误,那么,不要止步于此。问问谁应对错误的设计负责,他们是否有能力设计好。

我对设计机制负责,我根本没有重视这件事情,一直以玩忽职守的心态对待此事,我有能力设计好此机制,我的人生犯过很多错,但是别停下来就好。

Q:根本原因是一种反复出现的模式吗?

不是。

Q:最终人/机器应当如何进化?

1.首先我需要形成自己的投资原则,定义好如何进行交易,交易的标准是什么,以我现在的能力,能进行哪些交易等等问题。

2.投资原则制定好后,可能还需不断调整,重要的是需要根据投资原则来行事。

3.不断学习,不要停止进化。

没有人能够完全客观地看待自己或他人,但只有愿意尝试,你才能诊断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最终,这是你实现目标的根本条件。

分清根本原因和近因是很重要的。近因通常是导致问题的作为或不作为,可以用动词来描述。根本原因是近因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可以用形容词来表达——“我因为健忘而没有做某事”​。

记住,根本原因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个原因。找到它的一个技巧是,不断问“为什么”​。

Q:你是否擅长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中等偏上。

Q:你有多相信,你能准确评估自己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能力?

很擅长。

第四步:制定方案来减少或消除问题

Q:写下你的方案,用具体的任务和估计的时间表来完善你的方案。越具体越好。

1.首先我需要形成自己的投资原则,定义好如何进行交易,交易的标准是什么,以我现在的能力,能进行哪些交易等等问题。

参考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中的理论,形成防御性投资者的交易原则。

2.制定完整、合理、严谨的投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精确到每次交易的前提,如何进行复盘,如何进行回顾,对行业的了解、对手的了解要到什么程度等等。

3.意识到问题减少是个渐进式的行为,不可自暴自弃,时刻提醒自己按照原则行事。

Q:你觉得你有多擅长设计方案?

很擅长。

Q:你有多相信自己能准确地评估自己设计方案的能力?

中等偏上。

第五步:执行方案

一个没有被贯彻执行的方案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当然,执行你的方案要靠你自己。

我不是效率技巧或激励方面的专家——就个人而言,我的驱动力始终是追随我的激情所带来的快感

Q:一般来说,你觉得你有多擅长落实你的方案?

很不擅长。

有良好的工作习惯的人,通常都有合理排序的待办事项清单,他们会确保每一项都打上钩。工作习惯不好的人要么天性散漫,要么无法督促自己做不喜欢(或没有能力做)的事。如果你是这种情况,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你坚持完成方案。

重要的是每天都要知道你需要做什么,并有执行的自律能力。

Q:你觉得你在坚持实施方案方面做得有多好?

中等偏下。

Q:你有多相信你能准确地评估自己坚持落实方案的能力?

中等偏上。

让自己负起责任,执行自己制订的方案,需要决心和自律能力,但如果你在这方面有困难,可以制订一定的策略,把困难因素纳入考虑。

Q:你会用什么策略来帮助你实施自己的方案?

1.每天早上写待办事项,无论多么困难,确保所有事项被完成。

2.让老婆监督我。

练习4 学习如何克服你最大的两个障碍,从错误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阻碍你学习和进化的两个最大的障碍是你的自我意识和盲点。

这两个障碍结合在一起,使你难以客观地认识你和你所处环境的真实状况,并难以通过他人获得最大程度的帮助,从而做出最好的决定。如果你能理解人脑这台机器是如何运行的,就能理解这两个障碍为什么存在,以及如何调整你的行为,让你变得更快乐、更有效率、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你的自我意识障碍

我所说的“自我意识障碍”​,是指你的潜意识防御机制,这些机制让你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

因为你大脑里的这些区域与你的意识是分离的,所以你几乎不可能理解这些区域想要什么,以及这些区域如何控制你。这些区域对事物进行过度简化的处理,本能地做出反应。这些区域渴望赞美,把批评视为攻击,尽管大脑较高层次的部分明白,建设性的批评对你有好处。这些区域使你产生戒心,特别是涉及对你的评价时。

两个“你”

一旦理解

(a)逻辑/意识的你和

(b)情感/潜意识的你是如何打架的,当你的两个自我和其他人的两个自我打交道时,你就可以想象那是什么样子。那会是一团糟。较低层次的自我就像攻击犬一样,就连较高层次的自我想要把事情弄清楚时,较低层次的自我也想打架。

当你试图解释自己的行为时,你的解释通常毫无道理。这是因为,较低层次的你正试图通过较高层次的你来发言。你根深蒂固的、隐藏的动机在控制着你,所以你几乎不可能理性地解释“你”在做什么。即使最聪明的人通常也是如此,这很可悲。

要做到有效率,你一定不能让表现得正确的需求,凌驾于发现真实情况并找到最佳应对方法的需求之上。

Q:当你犯错或看到自己的弱点时,自我敏感让你感觉有多严重?

比较严重。

Q:你有多擅长阻止较低层次的自我控制你?

比较擅长。

注意,从较低层次的你中也会产生很多好东西,如你的本能、直觉、情感和大部分的创造力,所以明智的做法是让这些东西浮上水面,使其与你有意识的想法保持一致。

Q:你觉得受到批评的好处最终多于代价,还是相反?

好处多于代价。

Q:你通常觉得批评会让你振奋还是消沉?

差不多。

你的盲点障碍

在盲点区域,你的思维方式会阻止你以最合理的方式看待事物。就像人的辨音能力和辨色能力各有差异一样,观察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也存在差异。我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例如,有些人天生会看到大局而忽视细节,而另一些人天生会看到细节而忽视大局;一些人习惯竖向思考,而另一些人习惯横向思考。认识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能让我们妥善地处理差异,使之不再成为问题。

色盲患者最终会发现自己是色盲,而人的思维方式会使人变得盲目,大多数人从来都看不到或理解不了这一点。让这个问题变得更严重的是,虽然所有人都有盲点,但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或其他人有盲点。

大多数人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待事物的,也不擅长探究别人的想法,因为他们一心只想告诉别人自己认为正确的知识。换言之,人们大多头脑封闭,有太多的先入之见。头脑封闭会带来巨大的代价,会使你看不到各种美好的可能性,也会妨碍你避开危险的威胁,而原本其他人也许能向你指出这些危险。它还会阻碍你收到可能是建设性的甚至能救你命的批评。

Q: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自己的盲点?

比较无法意识到。

Q:你为什么相信自己是对的。

因为我的结果告诉我,我并没有成为一个很好的编程者,也没有成为一个出色的投资者,仅仅成为了一颗会被需要的螺丝钉。

Q:你的盲点是什么?

1.注意到重要的细节。 2.预见问题。 3.发明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Q:了解你的人认为,这在多大程度上是对你的盲点的准确描述?

比较不准确。

Q:他们会如何评价你对盲点的处理?

不能从其他人的思考中获益这种情况,并不只发生在出现分歧的时候,通常当人们试图解决问题时,都会发生这种情况。当试图弄清楚问题时,大多数人都在自己的头脑里转圈,而不是吸收所有他们能得到的好想法。

因此,他们总是据己所见下结论,不断地撞向自己看不到的东西,直到这种挫折导致他们为了适应环境而做出改变。能适应环境的人通过以下途径做到这点。

(1)训练自己的大脑以一种非本能的方式运转(例如,有创造力的人学着通过自律和实践来让自己的头脑变得有条理)

(2)使用补偿机制(如程式化的提醒机制)

(3)依靠在这些领域比他们更厉害的其他人的帮助。

原则

践行极度的头脑开放。

如果你知道自己看不见,可以想办法来看见,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看不见,就会继续碰到问题。换言之,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有盲点,并以开放的心态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 — 对一些问题其他人可能看得比你更清楚,同时他们试图指出的威胁和机会确实存在,你就更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理解你自己和其他人的意境地图与谦逊。

一些人擅长自己把事情的做法搞明白,这些人有良好的意境地图。也许他们后天习得了这种能力,也许他们生来就有这方面的能力。无论是哪种情况,与其他人相比,他们心中有更多的答案。同样,有的人比其他人更谦逊、头脑更开放。与拥有良好的地图相比,谦逊的价值可能更大,因为谦逊或许能让你找到比你自己能想出的更好的答案。既头脑开放又拥有良好的意境地图,是最强大的。

学习头脑极度开放

学习头脑极度开放是你可以采用的最重要的提高效率的手段之一,因为这能让你看到很多额外的东西,利用别人最顶尖的智慧,而不只依靠你自己。因此,客观地评价你的头脑有多开放,并为践行这一点而努力,是非常值得的。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明白,头脑极度开放是什么意思。他们把头脑开放描述为“对犯错持开放态度”​,同时抱残守缺,不去努力理解其他观点背后的原因。还有人错误地认为,头脑开放的意思就是盲从其他人的观点,而不是根据事态发展独立地评估这些观点。我称这种做法为“既头脑开放又固执”​。虽然一些人确实理解头脑极度开放的意思,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将其付诸实践极为困难。

Q:我通常更倾向于提问,而不是告诉人们我所认定的事实。

一般。

Q:我对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如其宗教、文化或政治信念)感到好奇,并不加评判

一般。

Q:我喜欢探索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上反映不同观点的内容,而不是那些强化我自己观点的内容。

比较认同。

Q:大多数认识我的人都会说,我善于倾听。

一般。

Q:在和其他人出现意见分歧时,我经常情绪化。

比较不认同。

Q:如果我的观察结论和观点与旁人不同,我就会绝口不提。

比较认同。

Q:我更倾向于多问问题,而不是陈述观点。

一般。

Q:我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是准确的吗?还是我刻意改变了自己的回答,以制造自己的头脑比较开放的假象?

准确。

Q:回顾答案,我会认为自己头脑开放还是头脑封闭?

比较不开放。

头脑极度开放是一个极为有力的习惯,大多数人都难以践行这一习惯,但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来养成这一习惯。首先,你要诚实地反思,你对不同意见和反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或者只是问问自己,你有多么坚持自己的观点。下次你遇到这种情况时,请花点时间思考一下你自己的头脑开放程度。你更倾向于认为“我是对的”​,还是更倾向于自问“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原则:拿你的观点和可信的、愿意表达不同意见的人交流。

如何从你的错误中汲取最大程度的教训

每个人都会犯错。主要区别是,成功的人会从错误中学习,失败的人不会。如果能创造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可以安全地犯错,从而可以从错误中学习,那么你将看到人们迅速取得进步,犯的重大错误会变少。

错误会带给你痛苦,但你不要试着把自己或其他人保护起来,不接受痛苦的考验。痛苦是一种信息,告诉你什么地方出错了;痛苦也是一个有效的老师,告诉你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要妥善应对你自己和其他人的弱点,你必须坦率、公开地承认这些弱点,并努力找到合理的办法,防止这些弱点在未来对你构成损害。这时很多人会说:​“谢谢,不必了,这不适合我。我宁愿放着这些问题不管。​”但这有悖于你的最大利益(在工作环境中,也有悖于你所属组织的最大利益)​,而且会妨碍你实现自己的目标。

聪明的人会坦然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他们的表现会明显胜过那些能力与他们相当,却面临着更大的自我意识障碍的人。

原则:要认识到错误是进化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你一定不能让表现得正确的需求凌驾于发现真实情况的需求之上。杰夫·贝索斯的话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你必须愿意接受反复的失败。如果你不愿意失败,最好不要从事创新工作。​”

问题日志

问题日志就像一个过滤器,可以拦住垃圾。任何错误都必须归入日志,并写明问题的严重程度和负责人,以便对大多数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问题日志还能提供诊断问题的途径,以及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问题日志以此提供有效的绩效衡量标准,因为利用问题日志,你可以衡量出现问题的数量和类型(并确定造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

与其沉迷于隐藏自己的错误,假装自己是完美的,不如找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解决。你可以从错误中吸取宝贵的教训,继续前进,为成功做出更好的准备,否则你将失败。

不利结果

参考你预计事物发展趋势的“思维地图”​,描述不利结果(例如,​“本来预计会发生这样的结果,但实际发生的是X—Y—Z”​)​。

负责人

谁应为不利结果负责?有必要从负责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只考虑不利结果本身)​,以避免将问题一般化,无法理解问题的真正原因。

严重程度(1~5)

“1”代表小问题(尽管大量的1可能很严重)​;​“5”代表灾难性问题,是妨碍你实现目标的重大威胁。

诊断

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负责人的问题还是设计机制的问题?

对人员/设计机制进行改革

一项方案必须有明确的待办事项,否则就不是方案。列出你接下来的任务,以及你完成这些任务的动力。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by the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