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笔记

巴菲特本人认为,这本书比到目前为止的任何一本关于他的传记都要好,如果他要挑一本书去读,那必定是这本。

开场白 与所有者相关的企业原则

1.虽然组织形式上是公司制,但我们以合伙人的态度来行事。芒格和我将我们的股东视作我们的合伙人,而我们自己则是执行合伙人(因为无论是好是坏,从所占比例来说,我们都是控股合伙人)​。我们并不将公司本身看作资产的最终所有者,而是认为公司仅仅是我们持有资产的一个渠道。

2.大多数的公司董事会成员将伯克希尔视为自己的产业,他们财富的主要部分就是持有公司股份所带来的价值。换而言之,我们吃自己做的饭。

芒格90%以上的家庭资产都放在伯克希尔的股票上,而我则是98%~99%。此外,我的许多亲戚,比如姐妹和堂表亲,也都有很大一部分资产在持有我们公司的股票。

3.我们长期的经济目标(受到限制的部分会在后面提及)是伯克希尔公司每股内在价值的平均年回报率最大化。我们并不以公司规模来衡量经济意义或表现,而是以每股的增长来衡量。

4.为了达成目标,我们的首选是直接持有一系列多元化的企业,从中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和持续的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资本回报。我们的第二选择是通过旗下的保险公司,主要是在市场上寻找便于交易的股票,从而持有一些类似企业的股票。

5.由于我们的企业所有权方式以及传统会计方式的局限性,综合会计报表显示出的盈利无法真实体现出我们实际的经济成果。

6.账面的结果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运作和资本分配的决策。

7.我们非常谨慎地使用债务。当进行借款时,我们试图将长期利率固定下来。我们宁愿拒绝一些诱人的机会,也不愿意过分负债。

8.(伯克希尔会继续收购活动,​)但管理层的这些“愿景清单”决不会让股东花冤枉钱。

9.我们需要定期根据结果反思政策。我们会考察留存在公司里的利润,长期而言,每留存1美元利润,至少创造不少于1美元的市值。

10.我们只有在物有所值的情况下,才会以发行新股的方式进行收购。

11.你们应该注意到,芒格和我的一种态度不利于我们的财务表现:无论价格如何,我们都没有兴趣卖掉伯克希尔所拥有的优质资产。

12.在与股东沟通企业经营状况的过程中,我们会坦诚、如实地汇报好与不好的地方。

13.虽然我们有开诚布公的态度,但只会在法规监管的范围内讨论我们的证券市场行为。

14.我们希望股东在持有股票期间,能够获得与公司每股内在价值损益同步的收益。

15.我们常常将伯克希尔每股账面价值的表现与标准普尔500指数比较,希望长期超越大盘,否则投资者何必把钱交给我们?

导言

巴菲特的基本原则构成了一个涵盖广泛的框架,涉及商业世界的方方面面。投资者应该专注于公司基本面,具有耐心,练习基于常识的良好判断力,如此种种不再是抽象的老生常谈,在巴菲特这些文字中出现的箴言与理念,已经完全融入他的生活和人生之中。

公司治理

巴菲特认为最好的方式是,认真谨慎地挑选那些可以不受体制弊端约束的、精明干练的CEO。大型机构股东在CEO的表现不能胜任公司管家角色要求时,可以将其罢免。杰出的CEO并不需要来自股东们的指导,但杰出的董事会会对CEO们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所以,应该按照精明强干、利益所在、股东导向的标准来选择董事会成员。

财务与投资

市场先生

他是你的假想生意伙伴,你们两个共同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搭伙做生意。他每天都想着买你在公司的股份,或者卖给你他自己持有的股份。

这位市场先生的脾气非常情绪化,从高兴到绝望极易变化。有时他出的价格高于价值,有时他出的价格低于价值。心情越是狂躁抑郁,价格与价值之间的价差就越大,其行为提供投资的机会也就越大。

安全边际

这项理论认为,在一个投资中,如果支付价格不能明显低于其所提供的价值,那么这项投资就不应该进行。

尽管现代金融理论的热衷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以至于价格(你所付出的)与价值(你所得到的)之间没有差距,巴菲特和格雷厄姆认为这种差距仍然普遍存在。

所有真正的投资必须建立在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估基础上。那些不将价格与价值进行对比的策略根本就不是投资,而是投机。投机仅仅是希望股价上升,而不是基于“所支付价格低于所得到价值”的理念。

能力圈

投资者仅仅需要聚焦于自己看得懂的公司,聚焦于你自己了解的公司。正是这一条使得巴菲特避免了其他人不断重复的错误,对于那些几个世纪以来,被循环往复、滋生投机市场的科技风潮和新时代华丽辞藻弄得晕头转向的人们,尤其值得重视。

套利

巴菲特指出,套利是在为数不多的已公开的机会中,利用同一个对象在两个市场间的价差,进行短期持有。它利用的是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的价格差异。决定是否用这种方式使用公司现金,取决于四个常识问题,它们都基于信息而不是传言:事件发生的概率,资金占用的时间,机会成本,如果事件没有发生的下跌。

在所有投资思考中,投资者必须防备巴菲特所谓的“惯性驱使”​。这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力量,在这里,习惯的力量对抗着变化,耗尽公司的现金,下属们为了讨好上级而通过的并非最优的公司战略等。与商学院和法学院经常教授的课程不同,这种力量会影响到企业理性的决策。惯性驱使的最终结果是导致行业的跟风心态,山寨成风,而不是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巴菲特称之为“旅鼠行军”​。

投资替代品

公司治理

A. 完整公平的信息披露

B.董事会与公司高管

C.企业变化的焦虑

D. 社会契约

E. 由股东决策的公司捐赠方法

F. 公司高管的报酬原则

G. 风险、声誉和失察

财务与投资

A.市场先生

B. 套利

C.戳穿标准教条

D. “价值”投资:多余的两个字

E.聪明的投资

F. 捡烟蒂和惯性驱使(机构强迫症)

G.生命与负债

投资替代品

A.三类投资资产

B.垃圾债券

C.零息债券

D.优先股

E.衍生品

F.外汇和国外权益

G. 房屋产权:实践和政策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by the author.